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11447|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怀念失去的美丽的夜空----光污染种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28 08:5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怀念美丽的夜空
100多年前,当爱迪生发明了电和电灯的时候,有幸目睹这个奇迹的人会有多么激动。想像1879年的一个夏夜,一列火车经过爱迪生在美国门洛帕克的实验工厂。假如你是列车乘客中的一员,当您第一次看到显然不是蜡烛、灯笼或者煤气灯发出的微弱光亮,将感到如何神奇。
但爱迪生不会想到,电灯让人类走出对黑夜的恐惧的同时,却让人失去了夜空之美。研究表明,世界上将近2/3的人口生活在光污染的夜空之下,在一些完全被现代文明覆盖的地区里,几乎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黑夜。卫星图像显示,在北美、西欧、曰本和韩国的大部分地区,夜晚已经变成了不落的黄昏,接近一半的地球人无法用肉眼见到银河系。
如今在多数城市里,仰望星空已没有多大意义,除非你对那几颗疏疏落落的残星以及偶尔在天空中掠过的飞机感兴趣。过去,在宁静的夏夜,孩子们搬上小凳子,望着满天繁星,听大人们讲述天上的故事,观看浩渺的银河、明亮的北斗七星。而今天的孩子们能看到些什么呢?未来的孩子又能在夜空中看到什么呢?
头顶上的璀璨星空,是世代流传的宝贵遗产。如今,它的真身只留在图画书或者天文馆里。夜本来应该是黑暗的。许多动物,如蝙蝠、老鼠和蛾子等,只有到晚上才出来。对于我们人,基本上都是在白天活动的。黑夜若成了白天的延续,地球就不用自转了啊!
                        天文学家的噩梦
  光污染给天文台和天文学家观察太空造成了许多困难。学者们只能“看见”比背景更亮的东西,当地球上空被人工灯光浸泡时,一些暗淡的星体就消失在视线里了。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天文台都不在城里,而在山上。
更为严重的是,来自数十亿光年之外的光线在穿越宇宙空间的漫长岁月后,竟然在最后几千分之一秒里被地球的光淹没,无法到达望远镜的镜头上。而将观察设备直接放置在太空里使用虽然可以避免光污染的影响,却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首先是造价昂贵,其次是要冒有越来越多的太空垃圾的风险。
                        危及野生动物
困扰的不仅是天文学家,夜间灯光也使许多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丧失了它们的栖息地。光污染就像有毒的化合物一样,对一些物种构成生理上的压力和伤害。人间灯火扰乱了许多夜间活动的动物生理节奏,干扰了它们的常态行为。生态学家指出,光污染对动物的危害,不亚于栖息地的缩小、含有化学物质的垃圾倾倒等环境问题。
蛇和蜥蜴,为了避开其他的食肉动物,喜欢在没有月亮的晚上出来活动,喜欢在晚上鸣叫的树蛙,如果周围有强烈的灯光,它们就不再出声。雄蛙如果不叫,就无法吸引雌蛙繁殖后代,长此下去,会影响到树蛙的生存。
光污染会影响动物DNA的合成和荷尔蒙的产生,动物体内的荷尔蒙起着多种调节作用,从存储脂肪到受精产卵。人工不夜环境令许多动物体内调节紊乱。
世界上986个种类的蝙蝠,绝大多数小型食肉动物和啮齿类动物,20%的灵长类动物以及80%的有袋动物都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它们都会成为光污染的直接或者间接受害者。在有人工照明灯光的地方,萤火虫无法正常交配,飞蛾会丧失基本的防御能为,每年死在灯光下的飞蛾和其它在夜间活动的昆虫达数十亿。
                        给飞鸟带来悲哀
夜间飞翔的鸟类依靠星光和月光导航,建筑物上炫目的灯光会令鸟迷失方向,特别是在雾、雨天的后半夜。北美洲有450多种夜间迁移的鸟类都发生过与高楼相撞的惨剧,其中还包括一些濒危物种。1954年在美国佐治亚州,曾发生过接连两个晚上5万只小鸟死于空军基地的惨剧,它们为灯光所吸引,直冲地面。1981年,另有1万只鸟接连撞上一个被探照灯照得通明的发电厂大烟囱。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将光污染对鸟类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是人类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责任。一些鸟类保护组织呼吁城市大楼关掉夜间建筑物内的灯光,以及室外不必要的照明灯和探照灯,特别是在鸟类迁徙的季节里。一些鸟类志愿者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用袋子和网兜接住坠楼的受伤鸟儿,照顾它们养好伤,再放归蓝天。这些志愿者通常在凌晨4点开始巡查,他们要赶上在海鸥、猫、浣熊和其他食肉动物早起觅食之前救下受伤的鸟儿。
                        威胁人类健康
研究人员对生物钟节律进行研究后发现,大多数生命都只能在黑暗的环境下分泌一种叫做褪黑激素的荷尔蒙。因此曾被认为对人体无害的夜间照明灯光也会影响到人体健康,即使是夜间马路上暗淡的街灯,或者是卧室中微弱的床头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对老鼠进行试验后发现,夜间少量的光照也会减少腿黑激素的产生,令人吃惊的是,夜间置身于少量灯光下的老鼠,肿瘤的生长速度与每天24小时暴露于灯光下的老鼠相当。然而幸运的的是,人类对于夜间灯光的敏感程度比老鼠和其他低等动物要低得多。
光污染还是近视眼高发的一个原因。幼童晚上开灯睡觉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当他们长大后,患近视的风险比别人高。对2岁至16岁孩子的一项研究表明,2岁前在开着灯的房间里睡觉的孩子,近视率为55%,而习惯熄灯睡觉孩子的近视率只有10%。因为当我们闭上眼睛睡觉时,即使是非常微弱的灯光也会透过我们的眼皮,使得本来应休息的眼睛不得不继续工作。
                        还地球一个纯净的夜空
如果说光污染是科技进步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事实上许多夜间人工灯光是不必要的,尤其是不能增加夜间的安全,只向天空散射的光。
城市中设计不合理的照明灯光是最大的光污染源。美国国际夜空协会一直在倡导以立法手段,使夜间照明不再向水平方向或天空散射,而是将光束直接照在路面上。该协会鼓励居民,如果街灯照入他们的居室,可以提起投诉,并提但倡使用声控灯光设备,而不是整夜亮着长明灯。
现代生活少不了电,也少不了照明灯,但是我们可以将光限制在需要的地方。人们一般认为黑暗意味着危险,不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例如深夜的城市里,人们在亮处比在暗处要安全得多,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将整个城市弄得如同白昼一样的理由。事实上一个人呆在黑暗里的危险,并不比在灯火通明的街道上被车撞上,或者吸入污染空气的危险更大。
黑暗从根本上说是无害的。黑暗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奇,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联想,丰富了人类的想像力,作家和其他一些艺术家们经常从神秘深邃的星空中吸取灵感,茫茫夜空使我们想起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宇宙之美丽的奇妙。保护夜空,是地球上人类的责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5-9-28 15:58:48 | 只看该作者
强烈顶!!!1
小时候在农村的家里,晚上的银河清晰可见,一条白色的亮带,我还问我妈妈,我说那个是什么,可惜我妈妈没有文化不知道,后来我知道了,天天晚上都在院子里看。决定特别向往,那个时候就想有个天文望远镜,可是家里没有那么多钱,这个愿望到现在还没有实现,但是我决定明年让他实现。!!
3#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20:48:11 | 只看该作者
好!祝愿兄弟早曰实现心中的梦想。
4#
发表于 2005-9-28 21:52:55 | 只看该作者
是很怀念过去在外婆家睡在禾场的竹床上数星星。美好的回忆。
同时也希望兄弟愿望能实现。
5#
发表于 2005-9-28 22:57:11 |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我要大声呼吁:城市的管理者,还我灿烂星空!
6#
发表于 2006-8-18 14:37:58 | 只看该作者
的确,在进步的同时,我们缺失的东西太多太多.

这也是我们在怀念同时 ,能够伤感的原因.

我把它加精~!

希望大家对引起大家对我们的星空加以保护~1!
7#
发表于 2006-9-1 19:44:59 | 只看该作者
顶!:'(
8#
发表于 2006-9-1 20:36:10 | 只看该作者
就那次回乡,我看到了美丽的夜空.
现在又看不到了~~
9#
发表于 2006-9-1 23:54:47 | 只看该作者
害得我拉着镜子东奔西跑......
10#
发表于 2006-11-12 10:25:0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顶!强烈抗议南宁亮化建设
11#
发表于 2007-1-9 16:51:27 | 只看该作者
你们看过上海的夜空 就会发现拥有你们那的城市天空很幸福了。。。
12#
发表于 2008-7-16 08:23:46 |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顶顶顶顶!!!!!!!!!!!!!!!!!!!!!!!!!!!!!!!!!111
13#
发表于 2008-8-22 17:08:50 | 只看该作者
我深住城市,晚上连月亮也看不见了.
14#
发表于 2008-8-30 17:48:2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也应该建立象美国一样的天文城,没有灯光与大气的污染
15#
发表于 2008-8-30 18:56: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皮特豹 于 2008-8-30 17:48 发表
中国也应该建立象美国一样的天文城,没有灯光与大气的污染

没钱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5-20 05:39 , Processed in 0.0749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