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26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探测器明日将进行人类历史上首次撞击彗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3 09:1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news.qq.com 2005年07月03日05:13  新京报   

  “深度撞击”号飞船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3日凌晨释放出一个探测器进入彗星坦普尔一号的轨道,该探测器预计在24小时后的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1时52分),以大约每小时3.67万公里的速度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大对撞”。

  从科学层面看,在撞击过程中,撞击舱将携带照相机冲向彗核,拍摄有史以来距离彗星内核最近的图像,最小可以分辨出20厘米的细节信息。虽然撞击器会被彗星吞噬掉,但是其携带的电子设备将一直传送图像信息,直到最终消亡。


  宇宙飞船自身也带有高分辨率的相机和红外分光计等精密观测设备,在离彗星仅500公里的安全距离近距拍摄撞击时冲天而起的蘑菇云,记录撞击坑的大小、深度、形状和内部结构,分析从彗核内部喷射物质的成分,并将观测到的宝贵图像和数据传回地球。


  从公众欣赏的层面看,这是人类第一次自己创造的美妙天象,观赏性非常高。目前,这一天文事件已吸引了众多的天文爱好者。美国宇航局网站(www.nasa.gov)在主页上设立了专区介绍这次深度撞击太空实验。世界各国的天文爱好者都已开始将望远镜对准了坦普尔一号彗星,闻名遐迩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钱德拉”太空望远镜也准备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天文事件中一展身手。

深度撞击示意图.jpg (35.66 KB, 下载次数: 262)

深度撞击示意图.jpg

坦普尔一号彗星模拟图.jpg (10.33 KB, 下载次数: 206)

坦普尔一号彗星模拟图.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09:21:20 | 只看该作者
 解密“深度撞击”号

  外观:大小约等于一辆小轿车


  重量:约380千克


  装置:高性能的中央处理器和高稳定性的指示控制系统。一个固定的太阳帆板及小的镍氢电池、高增益天线、碎片防护装置、高分辨率成像仪和中分辨率成像仪,34米波长的X波段无线电与地球和撞击舱保持通信。


  功能:1、传输数据。当撞击舱撞上彗星的小段时间内,由于探测器记录数据急速增加,其信号将向地面各个重叠天线传输。探测器上的初始数据将立刻被传输至地面,随后的数据将在一个星期内传输完毕。

 2、观测记录撞击过程。在7月4日彗星被撞击的24小时前“深度撞击”释放撞击舱。之后,探测器将降低速度,改变航线,在距离彗星500千米以内观测撞击并记录过程。3、收集分析彗核样本。在撞击发生后,使用其光学成像和红外线频谱对彗星内部物质的碎片扫描,考察撞击后10多秒内彗核的变化,对撞击过程、撞击坑的形成及坑内部成像,获取彗核及撞击坑内部的能量谱,并存储、发送图像和能谱数据,还接收撞击舱发回的数据,收集彗星内部物质样本,分析彗核结构和组成。

 撞击舱


  外观:与茶几大小相等。主要由49%的铜和24%的铝制成。


  重量:约370千克。


  装置:一台称为“撞击者目标遥感器”的高精度星体跟踪器。实际上它是一个带孔径为12厘米望远镜的目标瞄准照相机,用于在撞击舱飞向彗星过程中导航。25米/秒推进速度的推进系统,以推进必要的轨道修正和姿态控制。


  功能:1、提供照片。撞击舱与探测器脱离、在撞向彗星彗核的前2秒,撞击舱利用其相机,在距离彗星大约20至300公里之间拍摄有史以来最清楚的彗核照片。2、撞击彗核,产生动能相当于4.5吨TNT炸药爆炸时的能量。

探测器.jpg (22.81 KB, 下载次数: 202)

探测器.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09:37:1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首次人造天象 教你如何观测“炮轰”彗星

新华网南京6月27日电(记者蔡玉高) “节日焰火般的绚丽景象”“熠熠生辉的彗星”……“炮轰”彗星后可能出现的美妙情景吸引着全球爱好者的眼球。什么时候观测?需要哪些工具?怎样观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为公众一一支招。

  王思潮介绍,预计这次炮轰彗星将发生在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13时52分,炮轰后6个半小时彗星将开始进入我国夜空视野。这有利于我国公众对炮轰后喷射出的大量“暴风雪”和尘埃气体云团的观测。但轰击前的观测也很重要。从26日起,月光影响已开始减弱,届时可以对该彗星进行观测。

  6月26日—7月9日,坦普尔一号彗星天黑后将出现在南方星空,位于木星和室女星座角宿一星附近。每夜最佳的观测时间从天刚开始全黑到全黑后两小时。撞击前彗星的亮度约为11等星,撞击后亮度有可能增亮几十倍,变成一颗7等星。观测炮轰前的彗星,最好有一架口径30公分以上的高质量望远镜。若想观测炮轰后“烽火连天”的彗星,用10公分以上口径的望远镜就有可能观测到这颗彗星的身影。而要拍下这次历史事件的镜头,用灵活的CCD(电子探测器件)为上等,也可用数码相机等。

  观测除了要求晴朗的夜空和无遮挡障碍物外,还要避开城镇灯光和月光的影响。观测前应该准备一张合适的星图,星图的星等最好能至10等星,并熟悉用星图寻找彗星的方法。在望远镜中,彗星与恒星形貌不同,恒星是星点状,而彗星是小小的暗淡的雾状物。天文学家6月初对这颗彗星的观测表明,它像是一颗西瓜籽形状的雾状物,彗尾背向太阳,爱好者在观测半小时后,会看出彗星相对于星空背景有移动,这是区别彗星与河外星云的方法。

  王思潮提醒,要取得好的观测结果需要提前进行练习,先用寻星镜对准和找出彗星所在视场,后用导星镜或主镜耐心认真地找出该彗星。

  我国天文爱好者最近已对这颗彗星进行了观测。池谷-张彗星的发现者张大庆已于6月23日晚观测到坦普尔一号彗星,他使用的是40公分口径、放大51倍的望远镜。接着,他还用放大70倍的目镜对该彗星进行了确认。6月23日晚,从天刚黑到月亮升起只有10多分钟,张大庆紧紧抓住这段时间在21时10分找到了坦普尔一号彗星。

  据张大庆介绍,这颗彗星相当暗,估计为12等星,在望远镜中呈暗淡云状物,形状为较胖的椭圆形,彗星大小为1.5角分×2角分,这对应于7万公里大小的彗发(彗发是十分稀薄的尘埃和气体)物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6-2 18:45 , Processed in 0.08091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