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19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人科学家首次发现系外恒星“幼年得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8 10: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浩淼银河,在距离地球约100光年的室女座附近,一颗若隐若现的行星终究没能逃过天文学家敏锐的眼睛。日前,华裔科学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天文学教授葛健领导的研究小组,用一架装有新型行星探测设备的望远镜捕捉到了一颗围绕幼年恒星运转的太阳系系外行星。葛健由此成为第一位发现系外行星的华人科学家。

这颗系外行星取名为“ET-1”,约半个木星大小,公转周期为4. 1天。这意味着,它的轨道离恒星很近,且表面温度极高,不适合居住,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有趣的是,ET-1围绕着一颗年仅6亿年的恒星运转。与已经50亿岁的太阳相比,这颗恒星正当幼年。恒星“年幼得子”非常特别,葛健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拥有行星的最年轻的恒星之一。”

在我们生活的太阳系之外,藏匿着许多如地球般不会发光发热的行星。它们常年淹没于恒星耀眼的光芒,远离天文学家的视线。上世纪90年代,天文学家开始使用一种称为“多普勒径向速度”的测量手段,通过观察恒星受其行星引力影响而产生的摆动来探测行星。

借助“径向速度法”,天文学家们已经发现了160多颗系外行星。其中,90%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瑞士日内瓦的两个小组所包揽。在葛健小组发现ET-1之前,这些系外行星的主要发现者中没有华人。

为了寻找系外行星,葛健及其同事研制了一种全新的天文设备——太阳系外行星追踪者,或称ET。他们用干涉仪取代了传统光谱仪,可以更精确地测量恒星的径向速度。经过改良,ET可以同时观测100颗恒星。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天文学家搜索了3000多颗恒星。”葛健说,“我们研制的这种新设备,将使未来寻找行星的速度更快,花费也更低——或许在未来的20年里,可以搜索几十万颗恒星。”

葛健198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8年获美国亚里桑那大学博士学位。

20060206132904385.jpg (8.55 KB, 下载次数: 164)

20060206132904385.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6-12 23:35 , Processed in 0.0805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