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27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州晚报头版刊出陈栋华先生事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4 01:0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到12月18日止,全世界估计有100多人在互联网上寻找索贺彗星,而成功发现者只有36人,我国占了两人,其中一位就是我省著名的天文爱好者陈栋华先生


守望星空终有成



  

  我省著名天文爱好者陈栋华两次利用互联网发现索贺(SOHO)彗星,并得到国际天文学会中央电报局的官方认证,从而成为世界上成功发现索贺彗星的36人之一,为我国该项成绩位列世界第六立下了汗马功劳。近日,在省天文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上,他当选为常务理事。本月24日,本报记者专程赶往厦门湖里区海天路独家采访了他。我们的话题就从他如何发现这两颗彗星说起。

  索贺网上寻彗星

  陈栋华告诉记者,2001年8月25日晚7时许,他在家里上网时,突然从美国索贺探测器网(网址,http://sohowww.nascom.nasa.gov/)上下载的第0854张C2图像上突然发现图像边上日冕层中有一颗很暗很模糊的可疑目标(外人根本看不出)。他意识到这个目标可能是一颗新彗星的出现,赶紧又下载了第0906张图片,又发现了这可疑目标在向太阳方向移动。再下载0930张图片,目标还在,进一步向太阳靠拢。从其运动轨迹和时间间隔看,老陈断定这是彗星。他赶忙返回寻找0854前面那张0806图片,这颗彗星还在,只是更暗,只有8.3等。他迅速用画图软件测出该目标的XY轴,并在网上报告了这一发现。

  十多分钟后,英国、德国、加拿大的索贺网上寻彗者来电祝贺,陈栋华这才松了一口气。

  此后两天,这颗彗星一连出现在C2-C3图像上,这很少见,而且尾巴指向太阳(正常情况下,彗尾应背离太阳)。这颗不同寻常的彗星后来在网上引发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争论,但至今人们也没解开这个谜。8月28日,国际天文学会中央电报局破例免费并提前4~7天解密,公布第7694号公告。

  公告内容是:“彗星C/2001Q3(SOHO),D.Hammer(索贺专家)报告,他已对这颗彗星进行天体测量。这颗彗星是陈栋华在SOHO网站上的图像中发现的。该彗星首先被发觉在LASCOC2日冕图像上,并从遮挡器下方向南移动,彗星明亮,在进入C3视域前显示出带有明显的彗尾,在C3视域内,彗星开始暗淡”。国际权威的天文官方组织承认了陈栋华是这颗非克鲁兹彗星的第一个发现者。

  今年5月25日晚上,陈栋华又在索贺网站上发现了另一颗新彗星。凭着以往的经验,他抢先只以三张图像、三个XY轴坐标点向中央电报局报告他的新发现(由于第一张图像上该目标在日冕层的最边缘,再返回寻找前一张,肯定没有该目标,而第四张图还在等着出),终于又赢得了一颗索贺彗星的第一个发现权。5月30日,国际天文学会中央电报局发出第7913号公告,其大意是:彗星C/2002K7(SOHO),D.Hammer报告他对克鲁兹族掠日彗星的天体测量,这颗彗星是由陈栋华在SOHO网站C2图像上发现的。”   两次成功发现索贺彗星,对世界天文界研究彗星的形成、成分、运动轨迹、在太阳附近的亮度变化,特别是为何有指向太阳的彗尾,都有着重要的学术和科研价值,更为中国业余天文界赢得了荣誉。

  逐步更新望远镜

  陈栋华是厦门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管理人员,今年53岁,进行天文观测已40多年。

  在读小学三年级时,陈栋华受邻居、厦门二中英语教师、天文爱好者吕良德老师的影响,常到屋顶看星星。那时他们是用肉眼和双筒望远镜观测星空的。后来,他到厦门二中念书,开始订阅《天文爱好者》杂志至今。现在他家里还珍藏着许多儿时看过的天文书籍。

  陈栋华“上山下乡”时一直没有中断对天文的爱好。他用老花镜做物镜、用显微镜的目镜当望远镜的目镜、用油印的蜡纸筒做镜筒,自制了一个5厘米口径的单筒望远镜,用于观测有限范围的月亮、土星和木星等。1975年秋,他用这简陋的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天鹅座新星,但吕老师却误认是上世纪30年代一颗新星的痕迹,导致他没有向天文机构报告。3天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这颗新星被江西天文爱好者段元星发现。这个没有报告的首次发现令陈栋华至今感到遗憾。而后陈栋华于1987年和1989年先后用5厘米双筒镜和8厘米折射镜发现C/1987s和C/1989r两颗彗星,均因发现迟于国外而没有得到命名权。

  1985年,他调回厦门特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次年就花费3000元钱买了第一个专业望远镜——100mm口径的反射镜。1988年,其岳父又从香港花了7800元港币为他买了口径114mm的反射镜。现在他家有5架口径不同的专业天文望远镜。最先进的一架是今年买的重62英镑、口径254mm的MEADE折反射镜。

  南征北战观天象

  陈栋华自豪地告诉记者,他经历了三大天象:1995年10月24日的日全食、1997年3月9日的海尔·波普大彗星、2001年11月18日晚19日晨的狮子座流星暴。其中两次南征北战的观测值得一写。

  一个地点发生一次日全食要等上300年左右时间。发生在1995年10月24日的日全食带经过泰国和柬埔寨交界的边境小镇“塔帕雅”。那次,从未看过日全食的陈栋华带着妻子,扛着红色114mm口径的天文望远镜,随旅行团到了泰国,找到了中国天文学会赴泰观测团,一同前往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的“塔帕雅”。在这第一次远征中,他拍摄的日全食照片后来在1997年全国第二届业余天文摄影比赛中夺冠。

  最难忘、最艰苦的户外观测要数1997年3月9日的黑龙江漠河之行了。在同一时间、地点白天发生日全食,晚上出现海尔·波普大彗星,这是几千年难得一遇的天象。那次陈栋华随省天文学会的同仁们前去,当时上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业余“追星族”们包了整列火车去漠河。拍日全食时,从早上8点多到11点,陈栋华们在零下20多摄氏度冰天雪地里一拍就是3个多小时,手指、脚趾都麻了。这次他拍摄的日全食照片,代表福建省天文学会在1997年第二届全国业余天文摄影比赛中拿到第一名。

  陈栋华现为中国天文学会会员,美国ALPO(月球与行星观测者协会)会员,美国TPS(行星协会)会员,美国史密森天体物理天文台ICQ《国际彗星季刊》协调者(ICQ慧星为国际性慧星权威刊物,陈栋华是国内惟一协调者),张钰哲彗星奖励基金委员会执行秘书,福建省天文学会常务理事。

  陈栋华说他下一步将从彗星转到观测月球和行星。明年8月27日火星大冲是57000年来最大的冲。他正在策划与北京的同仁们编辑一本《业余火星观测指南》,这将是国内业余天文界的第一本火星观测指南书。他还萌生了这样的念头:建立自己的天文台,为各地天文爱好者提供观测仪器。本报记者綦芬

  新闻链接:索贺探测器

  1995年12月2日北京时间20∶08,美国宇航局(NASA)在佛罗里达州发射了索贺(SOHO)探测器(即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在拉格朗日L1点上运行漂移。该点距地球150万公里,比月亮离地球还远,一直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所以可24小时监视太阳。该探测器携带太阳大气遥感仪、太阳风测量仪、太阳震动测量仪三大类共11种仪器。人们利用其中三个大角度日冕观测仪(LASCO-C1、C2、C3)寻找彗星,该仪器利用圆盘把太阳遮住,把阳光避掉,形成人造日食,让太阳旁边的大气层显示出来。索贺探测器每小时有固定时间传输实时图片,C2每小时传3张、C3每小时传两张。美国宇航局向世界任何天文机构、天文业余爱好者乃至公众免费公开这些数据和图片。人们利用索贺探测器传到地面上的C2、C3太阳图像来发现索贺彗星,发现的彗星就称“索贺彗星”。1999年8月1日,澳大利亚一位天文爱好者首先从C3图像上一连发现两颗索贺彗星,开创了业余天文与互联网结合的崭新领域,是传统目视寻彗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结合。此后很多国家天文爱好者从C2、C3图片上找彗星,竞争激烈,把天文工作者都给挤到圈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6-14 04:49 , Processed in 0.0782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